《大话西游》拍摄地在哪里?
从荒漠到仙境,揭秘那些“西游宇宙”的真实坐标
提到《西游记》,你脑海里可能浮现出腾云驾雾的孙悟空、庄严肃穆的雷音寺,或是妖怪横行的火焰山。
但你知道吗?
无论是周星驰的《大话西游》,还是经典的86版《西游记》,那些奇幻场景的“真身”,都藏在现实世界的某个角落。
今天,我们就来一场“西游取景地巡礼”,看看这些经典影视作品如何将人间山水变成神话世界,甚至改变了一座城的命运。
一、《大话西游》:宁夏荒漠里的“爱情废墟”**
1995年,周星驰的《大话西游》票房惨败,却在多年后封神。
而这部电影最经典的场景——至尊宝与紫霞对峙的城门楼、黄沙漫天的牛魔王寨,几乎全在 宁夏银川的镇北堡西部影城 拍摄。
- 为什么选这里?
导演刘镇伟曾说:“这片土地像被时间遗忘的战场,天然带着悲凉和孤独。”
镇北堡原是明清时期的边防要塞,历经风沙侵蚀后只剩断壁残垣,却完美契合了电影中“至尊宝的挣扎”与“爱情的荒诞”。
- 现实中的“穿越感”:
如今,影城内仍保留着“盘丝洞”“牛魔王宫”等布景。
土墙上的“爱你一万年”涂鸦、租借紫霞同款红衣的游客,让这里成了“情怀打卡圣地”。
有趣的是,当地牧民最初以为剧组在拍“鬼片”——毕竟谁会对着土墙又哭又笑?
二、86版《西游记》:一部剧跑遍半个中国
如果说《大话西游》是荒漠美学的代表,1986年央视版《西游记》则堪称“中国山水纪录片”。
导演杨洁带着团队走遍全国,用实景拍出了“仙界”与“妖界”的碰撞:
- “天宫”在人间:
- 孙悟空腾云的“天庭”:取自四川九寨沟的珍珠滩瀑布(蟠桃会背景)、湖南张家界的奇峰(天兵天将布阵处)。
- “女儿国”的温柔乡:苏州园林的拙政园、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,江南水乡的婉约冲淡了神话的疏离感。
- “妖怪洞穴”的野性:
贵州黄果树瀑布(水帘洞)、云南石林(三打白骨精)、长白山地下森林(黑风怪老巢)……
剧组甚至为了拍火焰山,在新疆吐鲁番40℃高温中差点中暑。
杨洁的坚持:“神话不是假的,它必须扎根在真实的土地上。”
这种“用山河讲故事”的理念,让86版《西游记》至今仍是国产剧的审美天花板。
三、张纪中版《西游记》:特效时代下的“视觉奇观”
2011年张纪中翻拍《西游记》时,观众早已被好莱坞特效“惯坏”。
为了营造更震撼的视觉效果,剧组选择了更险峻的取景地:
- “万妖之国”的压迫感:
浙江缙云仙都的鼎湖峰(天庭凌霄殿)、福建武夷山的悬棺峡谷(狮驼岭),陡峭的山崖配合CG特效,让妖魔的巢穴多了几分窒息感。
- “异域风情”的颠覆:
云南元谋土林(火焰山)的赤红色地貌、甘肃黄河石林(流沙河)的嶙峋怪石,用地理奇观替代了传统布景,甚至被网友吐槽:“这版妖怪住的比天宫还壮观!”
四、从片场到生活:取景地如何改变一座城?
影视作品的取景,不仅成就了经典画面,更悄然改变了许多地方的命运:
- 镇北堡的逆袭:
《大话西游》拍摄前,镇北堡只是银川郊外的破旧土堡。
如今,这里每年吸引200万游客,周边村民靠出租戏服、卖枸杞特产年入数十万。
一句台词带火一座城,绝非虚言。
- “蹭热点”的智慧:
贵州荔波小七孔景区,因86版《西游记》中“师徒过河”的取景,直接将那座古桥改名为“西游桥”;
福建高老庄景区甚至复刻了猪八戒背媳妇的雕塑,游客争相模仿拍照。
- 争议与反思:
也有人质疑:“过度商业化会毁了取景地的原生态。”
比如九寨沟因游客激增一度关闭休整。
如何在情怀与现实间找到平衡,成了新的课题。
五、为什么我们总对“西游拍摄地”上头?
从宁夏的荒漠到江南的园林,不同版本的《西游记》取景地选择,暗藏着中国人对神话的独特理解:
- 地理即隐喻:
荒漠象征求而不得(《大话西游》)、险峰暗示修行之难(86版)、奇石怪林投射欲望之险(张纪中版)……土地不仅是背景,更是叙事的参与者。
- 寻找“人间神话”:
当游客站在镇北堡的城墙下,他们或许也在寻找属于自己的“紫霞与至尊宝时刻”——那些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浪漫与遗憾,借一方土地得到了慰藉。
最后我想说的是:神话的尽头是人间
下次当你打开《西游记》,不妨注意一下那片山、那道水。
它们或许就在你旅行的下一站,或许承载着某代人的青春记忆。
从荧幕到现实,从神话到生活,我们终究爱的,是那片土地上映照出的悲欢与执着。
你去过哪些“西游取景地”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!
